提供澳洲、美國、英國等西方高階徒手技術並整合中醫理論,全面性的調整療癒解決您長期困擾的不適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案例分享~喉嚨痛

狀況是喉嚨莫名的緊、吞食物或喝水還會痛,有異物感~
已經一段時間但都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劇烈不適感,
後來經他的老婆介紹來,我們仔細的聽完並了解,在來評估,
後來發現可能是頸椎及甲狀腺的作祟,
頸椎錯位或是壓迫影響神經會產生相關皮節位置的反射,
還有甲狀腺會影響自律神經的狀況,會讓喉嚨卡卡會是不自主肌肉緊繃感~
馬上針對頸椎可能影響的椎節和脖子甲狀腺的位置用徒手物理處置。
處置不到一分鐘左右,再請他吃東西看看,诶......他發現不痛了~
許多情況需要不斷反覆去找尋答案,所以也不要因此就想放棄,跟疼痛當好朋友,有時反而會誤了最佳時機!
一切都有什麼可能性?!

有什麼可以比現在更好呢?!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淺談CranioSacral Therapy(CST)顱薦椎技術

顱薦椎技術(Craniosacral Therapy,CST)是由神經外科醫師「約翰.優普哲(John E. Upledger)博士」所發明。因工作所需,優普哲醫師得經常參與腦部手術的過程,在他多年的手術經驗中,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頭部與硬腦膜(甚至是整個身體)會隨著 "腦脊髓液循環"的脈動而起伏」。他還發現:「觸診人體某些部位不僅可以感應這種隱微的脈動,若觸診的手再加上極為輕巧的力道(約5公克),還可以藉此調整腦脊髓液液壓而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顱薦椎治療」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取自: http://wellbalanced0001.weebly.com/uploads/5/1/9/5/51955657/9688276.jpg?192

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腦與脊髓)是被三層腦膜所包覆 ,腦膜也是一種由結締組織所形成的「筋膜(fascia)」。腦膜系統由外而內分別是硬腦膜、蛛網膜與軟腦膜,其中的硬腦膜在大腦裡還形成大腦鐮、小腦鐮與小腦天幕,這些腦鐮與天幕就像書架裡的隔板,將左右大腦與小腦予以分開。        

  所以當上述這些腦膜(或說筋膜)上形成所謂的「異常張力(abnormal tension)」時,就會對包裹其中的中樞神經造成壓迫與損傷。這類損傷所造成的臨床症狀非常詭異,很多看似無關的疾病(自閉症、過動症、自律神經失調…等)可能因顱薦椎系統損傷所致。既然如此,有些問題也可透過CST來改善,甚至治癒。        

  在徒手治療的領域裡,主要的治療項目是所謂的「體結構功能障礙somatic dysfunction」,所謂的「體結構」指的是建構與支撐人體的骨頭、組織、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等。而顱薦椎治療的發明讓專業人員的技術向外跨出去、直接挑戰情緒障、學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等,以往無法處理的問題。
相關圖片
圖片取自:http://integrativework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9/craniosacral-system-supine1.jpg

【顱薦椎治療美國官網:http://upledger.com】

  顱薦椎治療技術於國外臨床應用與學術已經有多年的發展,但國內臨床或是一般民眾皆鮮少了解與接觸,不過近年來漸漸發展,目前有許多專業的徒手物理治療師在為各科受長年症狀所影響的個案服務。    
相關圖片
圖片取自:https://www.fabmama.nl/images/made/2c86576029e90e33/OsteopathieMatthijs_1100_7

針對於兒童也非常適合且安全~    所謂顱薦椎技術就是就是筋膜鬆弛術加上整顱學。做法就是利用徒手放鬆的方式來影響個案本身的筋膜去鬆弛全身,藉由筋膜去影響體內有受限的區域。特點是可平衡我們體內腦脊髓液的流動。腦髓液從我們腦室開始產生順著我們脊椎到整條薦椎,所以它應該是像條乾淨的水道,很多中樞有問題的常會跟腦髓液有關。和長生學的"人體有自癒能力"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施行的技術和原理不太同,顱薦椎治療就是西醫的手法:筋膜鬆弛術是屬於正統醫學,而長生學源自美國能量醫學。對於腦部的疾病,最好在學齡前,在腦部還在發育去調整。但這很需要手感和技巧的技術,不像長生學是一般民眾都能學得的。筆者在兒童領域服務的經驗,顱薦椎治療在兒童領域又可開啟另一扇門,顱薦椎技術是非常輕柔且安全的技術,過程中個案是很舒服放鬆的平躺,每次的結束,還會配合肌貼,也會改善骨骼肌肉、長時間因異常張力所導致的結構偏移與歪斜!顱薦椎技術如再配合原本的復健介入,可讓小朋友異常張力下降放鬆,功能性動作、動作協調性能力增加,口語發展與認知也會進步!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淺談轉動脖子、或是四肢關節有喀啦喀啦聲?!

轉動脖子、或是四肢關節有喀啦喀啦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正常的嗎?

常常會聽到客人反應說:自己轉動脖子或動動關節就會喀拉聲響,原本感覺的緊、酸、痛轉動完喀拉聲響就會比較舒服?!


沒錯!喀拉後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比較舒服,小編會在反問個案:請問是否一段時間或只要一下子又會感覺到緊、酸、痛的症狀又出來


通常個案都回答:是,過一段時間又會有緊或酸、痛不同程度的症狀在出現!      


那究竟為何會這樣?為何會一直反覆緊、酸、痛 ,又反覆時常轉動脖子又好?還有出現越來越頻繁的徵兆!小編也常發現大多數的民眾不只有在頸部會發現還會出現在四肢,在目前小編發現已經越來越多人常有這樣的狀況 在此向大家說明有幾種狀況現代人常常出現不同程度的頸部不適,可能就自己DIY~如熱敷、脖子拉筋、推揉放鬆緊繃的肌肉、或是轉動脖子讓脖子喀拉就舒服等等。

這些方式多少都有幫助舒緩,但卻是常常反覆又再發作?! 關節出現喀拉聲,在一般說法有韌帶受傷後較鬆弛、肌腱與韌帶張力的不平衡在骨縫滑過所產生的聲響、還是關節在活動時,在關節內的氣泡,壓力釋放所產生的聲響。

小編常遇到類似狀況,發現常出現因全身異常張力,而導致周邊肌肉肌腱緊繃,如果找出張力源並解除放鬆掉,並配合教導配合正確坐姿,問題才會漸漸得好轉

                                           吉康徒手保健中心 關心您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用手機常會覺得肩膀僵硬、痠痛、或手有時麻的感覺出現?今天教大家如何比較正確使用手機姿勢!!

長時間使用手機建議的姿勢~用手機常會覺得肩膀僵硬、痠痛、或手有時麻的感覺出現?今天教大家如何比較正確使用手機姿勢!!

現今的大部分朋友們都離不開愛不釋手的3C電子商品,以手機為例,已成為人手一隻,手機除了打電話、打line、傳訊息,也用來玩遊戲,所以在中心發現,現在很多症狀都來自於長時間錯誤的姿勢使用手機,年齡層也逐漸降低!不再是只有大人才容易有酸痛不適的症狀,在這裡簡單示範教大家如何使用手機,但建議使用時間還是不要太久,同個姿勢以不超五分鐘為佳!!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徒手物理治療介紹

徒手治療是屬西醫醫學名詞,顧名思義就是治療師利用雙手來替個案執行舒緩放鬆、解除問題症狀。徒手療法的處理範圍非常廣,在徒手療法包含有很多國內外手法,來針對每個不同的適應症。
常常會有個案問說徒手技術是不是跟推拿一樣? :治療師在執行徒手前,必須再仔細評估問題,仔細問診(如何受傷? 之後症狀機轉? ~能夠讓治療師更容易了解當初發生問題的前因後果)、再利用理學評估或是需要再配合影像醫學,以此來確定病灶,才會施行徒手技術。徒手技術是西醫手法,本中心也整合了中醫概念,搭配處理,所以會相較安全!
哪些個案可以諮詢治療師安排徒手技術?

:基本上任何肌肉、骨骼、神經、運動傷害的症狀都適合,尤其以上症狀沒有太大改善或長時間慢性疼痛的朋友,更應盡快向醫師或治療師諮詢。

本中心服務項目:

運動傷害、駝背姿勢不良、足底筋膜痛、五十肩、板機指、落枕、閃到腰、早上起床痠痛緊感、水腫、媽媽手、肩頸僵硬、腰背坐骨神經痛、顳顎關節痛、四肢發麻無力、失眠、頭痛、肢體或身體有像螞蟻在爬的感覺、腸胃長期不適、改善調整臉部及姿體型態

熱門文章